-
1000 元 VS 39 元?鼓楼一立,大同把忻州隔出了两个消费宇宙。
数据倒回:鼓楼600年,日均客流两万,人均1000元,住两晚;忻州古城巷窄,人挤三小时,人均39元,当天走。
差异不在游客多少,而在“消费密度”。
大同把鼓楼、网红餐厅、交通动线串成闭环,消费像水坝一样层层截流;忻州仍停留在“逛吃”单点,钱没花完就散场。
深层逻辑:高过夜率=高客单价=高回报率。
古城竞争已从门票转向“停留经济”。
场景设计、动线节奏、服务颗粒度决定钱包打开多久。
明朝洪武休养生息,人口增,土地兼并,矛盾爆;今日古城同理:流量红利见顶,谁把流量留在夜经济,谁就继续生长。
忻州想学大同?
先让巷弄不只拍照,还要让猪蹄变套餐、民宿变景观、故事变剧本。
游客不走,钱才留下。
下一站,你更愿为39元快闪,还是为1000元深度?举报
